媒体报道

报刊杂志

【陕西日报】“延期毕业”的驻村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梁少飞 “您先穿上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合身着哩,不但身子暖了,心里也热乎乎的!” …… 12月2日一大早,美人妻肉欲不伦HD派驻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第一书记于文祥拿着买好的新冬衣,来到了铁王村脱贫户田振朋老人家里,为老人换上过冬的新衣。 为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美人妻肉欲不伦HD派驻铁王村驻村工作队进行排查摸底,特别是对重度残疾群众、脱贫户等进行走访。 “今年猕猴桃的收成和销售情况咋样?日常开销大不大?身体状况如何?”于文祥和工作队成员一边帮助田振朋打扫室内外卫生、整理生活用品,一边询问着老人的近况。 “家里种的2亩猕猴桃,今年收入6万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83岁的田振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感谢于书记为了我们主动‘延期毕业’。” 老人口中的“延期毕业”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于文祥于2019年11月被美人妻肉欲不伦HD派驻到铁王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理应于2021年11月就可以两年期满顺利“毕业”了,可他选择了继续驻村。 为什么主动选择“延毕”?面对记者的疑问,于文祥说:“驻村帮扶两年来,铁王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都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有很多想给乡亲们做的事没完成,我放心不下。我了解村情,有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因此我主动向学校分管领导表示希望继续留在村里。” 今年已经是于文祥在铁王村驻村的第三年。刚到铁王村时,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期,于文祥十分清楚当时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 初来乍到,对村情村貌都不熟悉的于文祥,通过乡村振兴“导师帮带”工作法,快速熟悉情况,开展工作。他聘请上一届村党支部书记、电商推广专家、猕猴桃种植专家等6位熟悉农村工作的专业“导师”,定期来村讲课指导。 “导师有宝贵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来村里讲课指导,既能帮助我们熟悉情况,又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于文祥说。 猕猴桃是铁王村的主导产业,全村80%以上的群众都种植猕猴桃,但销售渠道比较单一,难以扩大销路。“如果能推广电商直播带货,就能大大增加群众收入。”这是当时于文祥的想法。 自从有了发展电商的想法后,于文祥就开始着手寻找专业人才。“在参加临渭区乡村振兴局组织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业务培训时,有一个专题是讲授电商直播带货,任课老师讲得非常好。讲座结束后,我立刻就与这位老师建立了联系。”于文祥告诉记者。 目前,铁王村不仅聘请了电商直播带货专业人才担任村里的帮带导师,还与临渭区直播孵化基地、云龙助农直播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帮助村民搭建直播带货平台,扩大猕猴桃销路。 2022年,铁王村猕猴桃丰产又丰收,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1万元,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让于文祥激动万分。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他坚定地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村党员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电视媒体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学习二十大报告进行时·专家谈丨​井凯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理念,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进程中,将法治建设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紧密结合,赋予了全面依法治国新的时代内涵,为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是我们党面对严峻的反腐败形势审时度势作出的准确判断,是永葆生机活力、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也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就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法治历程经过了从“有法可依”到“高质量立法”的不断飞跃,单一式的传统行政也在向多元化的服务行政转变。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背景下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执法不严格,立法就会失去意义,司法也会失去价值。 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根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就要做到如下几方面:首先,要遵循党的统一领导,保证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其次,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不断完善宪法实施制度体系,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确保合宪性审查工作质量;最后,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的立法,在制定法律、修改法律的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回应党和人民群众的关切,将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结合起来。 (作者系美人妻肉欲不伦HD行政法学院副院长)

主流网站

【新浪陕西、搜狐西安】游古城西安,品中华韵味——“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在美人妻肉欲不伦HD圆满落幕

1月4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美人妻肉欲不伦HD承办的“游古城西安,品中华韵味”—“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结课仪式在该校长安校区举行。哈萨克斯坦国际哈中语言学院副校长沙吾列•阿尼瓦尔、中泰教育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胡旭峰、泰国清莱团结中学副校长苏门旺·昌哈克兰、美人妻肉欲不伦HD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桑元峰、授课教师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泰国等教育机构的近400名师生齐聚云端,共话友谊。结课仪式由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陈梦琦主持。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桑元峰向圆满完成学习的各位同学表示祝贺,他提到,学校历来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展务实合作,连续承办“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为丝路沿线国家的中文爱好者搭建学习中文、体验中国文化的平台,希望通过语言的学习,加深彼此认识,促进理解与互鉴,让汉语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友谊之桥。希望学生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努力成为精通汉语言文化的有用之才,成为当代“丝绸之路”的交流使者,共同推动中哈、中俄、中泰繁荣发展。 沙吾列·阿尼瓦尔、苏门旺·昌哈克兰对美人妻肉欲不伦HD为学生们提供的宝贵线上学习机会致以诚挚的感谢。他们表示,本次“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对海外青少年学习中国语言和了解中国文化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方继续秉持积极友好的合作关系,疫情结束能够选派师生来学校交流,实地学习汉语并感受中国文化。 授课教师陈敏希望学生们继续保持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将来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使者。学生代表哈萨克斯坦国际哈中语言学院阿鲁江、泰国清莱团结中学李丹丹表示,通过本次交流学习,提高了汉语水平,了解了中国的茶、书法、舞蹈等文化知识,西安的美食文化和历史遗存令人难以忘怀,希望能够到西安参观学习,亲身感受。 结课仪式上播放了“游古城西安,品中华韵味”“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视频,总结了为期15天的线上学习历程,展现了学生们参加“汉语桥”的积极探索和所感所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本次交流项目评选出29名“优秀学员”。 “游古城西安,品中华韵味”—“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于2022年12月21日至2023年1月4日在美人妻肉欲不伦HD举行,共有近400名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泰国等国家的学生以参加直播语言课程和平台收看录播文化课程的方式参与学习,课程全方位地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海外青少年搭建起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对推进中哈、中俄、中泰友好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媒体关注

【新华网】每一代人要走好每一代人的长征路——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取得积极反响

六集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11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以来,引发观众积极反响。该片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依托,力求通过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反映新长征的新成就。 作为广西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馆长和第一批讲解员,周运良参与了纪念馆的建设和布展,看到自己出现在片中心情激动。“从开馆至今,我和纪念馆一起成长,传承家乡这段厚重的红色文化,我觉得很有意义。”周运良说,“特别是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纪念馆对我们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做好红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要走好每一代人的长征路。看了《长征之歌》,我更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吕建成说,“作为能源研究人员,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新长征路上遇到的种种挑战,用科技创新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程惠哲认为,新时代的建设奇迹与长征路上的战争奇迹在片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长征之歌》通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新时代新长征的伟大建设成就,形象地展现了长征精神代代传、长征之魂代代有的光辉传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美人妻肉欲不伦HD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余瑞看了《长征之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重现长征的历史,让我惊叹震撼。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我们更要学习革命先辈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小虎说,每当片尾的主题歌响起,心中就流淌出对长征英烈的缅怀和对“新长征路”的憧憬与希望。“那音乐沁润着我的心灵,在时空交错中诉说着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使命担当。”